赤岸东晴山是杨家先祖杨虎坟墓,“凤凰山前白鹭飞,一江风景有良田”素有美丽江南之称,并有一个著名堂号“清白堂”。赤岸人杰地灵,曾出过龙门十八进士,更可观有三进宋朝时建的祠堂,因年久失修,搬进乔亭戚家军纪念馆。2015年6月27日永远跟党走大型文化舞台,参观看到这幢宏大壮观的杨家祠堂,这是姓杨人智慧结晶,在古代能文能武,有隋文帝有杨家将的故事,不由得想起我们祖先东汉太守,廉政航模杨震,据老人说。一座古色古香的祠堂挂上“四知堂”牌匾跃入眼帘,人们都说这是赤岸人精神地标,那么这“四知堂”究竟有怎样的来历?经过一方寻访调查,原来他是一位历史著名的清官有关。

原来在东汉时期有个官员名叫杨震,学通古今,年五十出任,曾官拜大尉,在其担任东莱太守期间,途经昌色县,时任县令正好是由其举荐为官的王蜜。为感谢举荐之恩,王蜜夜晚拜见,并怀揣黄金十斤相赠,狂风大雨路上无人,见杨震推辞,王蜜说:“暮夜无知、仰公受之”,意思是说现在夜色已晚,没人知道此事,让杨震打消顾虑,杨震一听正色斥责“天知、神知、你知、我知、何谓无知”,王蜜羞愧而回,杨震一生清白治家,不置产业,汉顺帝亲封为“清白史”其暮夜拘礼故事传为佳话,也使杨震千古清官美谈,杨家后人为他建祠堂,供奉先贤,赤岸二村“四知堂”即是其中之一,又名“清白堂”、“清白世家”、“清白传家”等等。杨达彪手拿几部杨家家谱、赤岸杨氏家谱、杨宅家谱、温岭杨氏家谱、心情无比激动。

说起赤岸二村,他是姓杨在金华八县先祖,现100余个村庄,为纪念杨震,赤岸制作赤岸家谱,据赤岸家谱联谊会秘书长杨章金介绍,因为我和杨章金参加多届浙江杨氏通谱联谊会,在温岭在天台和杨氏浙江分会会员联系交流,研究相传杨虎只从宋朝来到义乌赤岸,在宋朝杨姓人文发达,并出了很多进士,家谱记载出了十八个进士,在明朝有杨宅先祖杨顺宁、杨顺安官至顺宁府、顺安府,有明朝史志记载顺宁庵为纪念杨顺宁为官清正,勤政爱民,明朝抗倭名将杨文通总兵,明末山东省总兵杨一桂,为保太子、太子妃投海身亡的典故。“四知堂”曾先后历经大难,例如杨宅村的祠堂,他能逃过日本鬼子烧杀,在1958年一场大火把上中下三进祠堂烧掉,距两米远的我爷爷的祖屋,由于我奶奶的精明能干,把尿堵住窗口,不让大火吹进房屋,才能保住房屋,据老人回忆,在发生火灾时有一只鸟在杨宅天空飞了三圈后飞走了,里面放上杨宅村大龙皇灯头,后改成杨宅村大会堂,存放杨宅村的大龙皇,1977年杨达樟送上一块清白世家牌匾。

2012年杨震52代后人杨达彪,自己出钱义乌市发政委立项打造杨氏纪念馆,并收藏共和国百位将军墨宝,特别是有三位开国将军杨永松、杨思禄、杨斯德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杨承斌上将,中将杨发勋、杨英昌、杨占成,少将杨毅、杨胜万将军的题词,弘扬杨氏和义乌兵文化,还有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题词“保家卫国”,原金华市人大副主任杨守春题词“杨氏纪念馆”,本建筑与2012年12月27日又被市行政执法拆掉,制作好的六百年的材料木牌坊,何日再见光芒。

杨姓先祖至我为88代,杨震至我为52代,回图公杨虎至我34代,由此可见中华文化源源留传,为打造“四知堂”文化,查阅家谱,在杨顺宁官至府太爷,写过一块牌匾“四知堂”,存放赤岸杨家宗祠内为了振兴杨氏文化,邀请开国将军原台办主任,世界杨氏文化联谊会秘书长杨斯德题词,请金华市人大副主任杨守春题词“四知堂”存放戚家军纪念馆杨氏宗祠内,完成杨姓人的廉政文化心愿,办一次展览,写一个简介,介绍本纪念馆建筑年份,什么时候搬入戚家军纪念馆,让杨姓知道这段历史。

沧海桑田,时代更迭,能够在沧桑变化中传承子孙译被后世的是什么?莫要轻视了精神的力量,在时间历史洪流中,能够生命的意义,能够让子孙的正是先辈们践行一生,去伪存精的人生经验,要学为廉政,实践杨氏祖训,不贪不奸,堂堂正正做人,来证明“四知堂”牌号,他是最古老的中国驰名商标,作为后人对他的尊敬,今日杨家成为中华民族第五大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