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德保县,有这么一个人,他背井离乡十余载,挣钱学艺两不误,一朝学成把家还,在家创业当老板。他就是该县龙光乡大邦村的杨瑞江。  

在建材市场,笔者见到了杨瑞江,他和工人们正用机器将钢板折弯,折成四四方方的条状,再焊接成门窗的半成品。杨瑞江介绍说,他现在有3家店,主要经营门窗加工与装饰。为了实现批量生产、提高效率,他引进了全数控折弯机、卷板机和线割机等新型设备,目前是全县门窗加工行业中最大的店家。谈起现在的事业,杨瑞江满面春风,侃侃而谈,而谁也想不到,这位衣着朴素坐拥3家店的老板在2009年之前,他还是广东化州市的一名电焊工。  

“1995年去了广东,接手的就是电焊这个活,干了十几年,掌握了技术,也有了些本金,我就考虑回家来自己创业。一方面,如果你不这样选择,那么你一辈子只能给人家打工;另一方面,德保县经济搞上去了,而门窗加工市场空白也让我看到了宽广的前景。”杨瑞江娓娓道出他当年的抉择。  

于是,2009年,杨瑞江怀揣创业的梦想回到家乡,在县城开了一家门窗加工装饰店,凭借自己多年从事五金焊接工作,掌握着过硬技术,加上价格公道合理,使他在当地门窗加工装饰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。2010~2011年,他先后开起了2家分店。这一切说来似乎顺理成章,可对于创业者来说,自身的感受却别有一番滋味。  

“别人总以为我很顺,其实不是,一开店我就碰到了难题——钱。资金需要超出了我的预算,铺面租金不断上涨,一开始经营又还没上轨,没钱了怎么办?只能借啊,贷款啊等等,其次是市场开拓问题……”时过境迁,现在的杨老板对创业之初的艰辛记忆犹新。   如今,杨瑞江3家门窗加工装饰店总投资约为80万元,因为有过在广东打工的经历,现在原材料均直接从广东化州市订货,有着完善的供货渠道。由于选料上乘,加工精细,他生产的半成品门窗得到分销商的青睐,目前全县12个乡镇约有30多个分销商从他这里进货。现年交易额达100多万元,年利润超60多万元,吸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,安排了5个就业岗位。杨瑞江因此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以“创业之星”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