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洪洞县的杨堡自南宋置村以来,一直叫杨堡村。土改后赵城县在杨堡置乡,杨堡村属杨堡乡管辖,洪洞、赵城两县合并后,杨堡村归洪洞县杨堡乡。公社化时赵城置公社,杨堡村归赵城公社管辖,社改乡镇时,赵城置镇,杨堡村归赵城镇管辖至今。

(1)相传,古时九龙山有一座庙,庙内常年香火不断,前来朝拜的人甚多,每年的三月三庙逢会,周边地区的人们就前往庙中赶会,此时人声鼎沸,热闹非凡。恰逢杨家军北上幽州路经此地。当时九龙山上住有相当数量的土匪。率领杨家将北上的统帅穆桂英到达此地,天空突变,风云多端,穆桂英掐指一算,深感不妙,知在此处有一大难,为化凶为吉,于是暂安营扎寨,观其动向。不料,第二天众土匪偷袭杨营,穆率军与土匪交战,双方交战多时后,因一时不慎穆遭土匪的飞镖不幸阵前身亡,穆亡后杨军上下一片悲哀,设堂祭奠,一面又请阴阳先生选择风水宝地,经多方察看,墓地造在九龙山以东500米处,于是派人挖地建墓将穆桂英葬于此处,并在墓地留有守墓人。之后,杨家军为不误军命继续北上了。守墓人为杨家的仆人,故而随主姓也姓杨。守墓人杨氏常年居住于此,后来守墓人杨氏成家立业,多年后? ?ハ律?卸?樱?患宜目谏?畹煤茏栽凇Q钍弦患揖??嗄甑男燎诶妥鳎?乙挡欢献炒螅?ハ露?右渤ご蟪扇恕S谑茄钍鲜啬谷宋??切值芏?烁髯猿闪思摇6?映杉液螅?钍鲜啬谷巳美洗笤谄律辖ūぶ迷埃?美隙?谄孪陆ūぶ迷埃?捎诒ぷ邮切昭畹慕ㄔ斓模??猿蒲畋て律系某粕涎畋ぃ?孪鲁葡卵畋ぁ?p> (2)下杨堡,该村位于杨堡坡下,故名下杨堡。

(3)十里铺,因此处距赵城县城十里,当时从洪洞到赵城是必经之路,路两旁有许多铺面,所以称为十里铺。

北石明村,位于堤村乡北部,相距2公里,地处平川,东与赵城镇相望,西为丘陵,南与南石明相邻,北与跃上村毗连,现有2890口人,耕地面积1190亩。

村落的缘起不可详考。村西的南沟里出现的大批陶片,经专家考证,是北魏遗迹。可见,至少在1500年前已有人聚居繁衍于此了。早在元代,该村的杨姓民间画师以工笔人物名驰远近,相传晋南地区的寺观壁画多出自杨姓之手,明、清两代,该村画师相互递传,广胜寺上寺、干河融宁宫壁画均有杨姓画师的作品。

原洪洞县在西周初称“杨”字,因古代杨人生息于此而得名。西周金文的“杨”字形如人举着武器向太阳舞蹈的样子,专家由此推测,古杨人是一个崇祀太阳神的部族。西周初 ,封周文王庶子杼于此,为杨侯(另有周宣王之子尚父封杨之说)。据史家考证,古杨人于西周从这里向南方迁徙,辗转至今湖北房县杨子山附近,建杨子国,南齐因在此置杨子县。后又东迁至江苏一带,留下扬州、扬子江等有关地名。在长江下游又与越人杂居,形成了春秋时期的扬越,战国时,扬越人的活动已达岭南,广州市神化传说有五位仙人持谷穗骑五羊创建五羊城的故事,这实际上就是扬越人开发广州的历史反映。如此来说,早在三千年前洪洞县境已经开始移民了,而且比明初移民的范围更远更广。周王将晋献公弟伯侨封为杨侯(前676年),子孙世袭一百年。后封晋悼公之弟于杨(前572年),号曰杨干(河东杨氏始祖,河东杨氏源于山西洪洞)。晋平公时(前557年),杨又成为叔向的采邑,叔向子羊舌石以邑为氏,改姓杨氏。汉代学者扬雄在自叙家世时说:“叔向食采杨氏,生伯石,字食我,以邑为氏。”说明洪洞还是杨姓的发祥地,且古代杨、扬二字通用,杨、扬两姓同出一祖。春秋末,晋国私家势力逐渐壮大,并不断对羊舌、祁等旧贵族发起进攻。前514年,新兴势力灭羊舌氏,将其采邑分为杨氏、平阳、铜?三县,以僚安为杨氏县大夫。这是洪洞县境内最早的置县。西汉在此置杨县,? 刂吩诮窈槎聪囟?糯澹ㄒ凰翟诙?戏洞澹??

4、杨姓

按2000年姓氏人口统计,杨姓居全省第6位,总数为942784人。杨,西周时姬姓侯国,其地在山西洪洞县东南范村一带。春秋初被晋国兼并,子孙便以原国名为氏,是为杨姓。

有些史籍和杨氏族谱是以伯侨为始祖记载杨氏世系的。《新唐书?宰相世系表》载:“晋武公子伯侨生文,文生突,羊舌大夫也。又云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,凡三县:一曰铜?,二曰杨氏,三曰平阳。突生职,职五子:赤、?、鲋、虎、季夙。赤字伯华,为铜?大夫,生子容。?字叔向,亦曰叔誉。鲋字叔鱼。虎字叔罴,号‘羊舌四族’。叔向,晋太傅,食采杨氏,其地平阳杨氏县是也。”杨伯侨,又名文实,晋武公之子,献公之弟。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勋,仍封伯侨于杨,为杨侯,承继乃祖爵位,谥贤敬。伯侨长子名文,又名逊,袭侯爵。文生子名突,官拜羊舌大夫,食邑于羊舌,故又称羊舌突,辖铜?、杨氏、平阳三邑。晋悼公时,叔向以知识渊博,被任命为太子彪之傅,太子彪即位,是为晋平公,叔向以上大夫为太傅。此后,一直活跃在晋国政坛及各诸侯国之间,是春秋时期颇有见识并受到尊敬的政治家,叔向子名伯石,字食我,号曰杨石,任晋国上卿,因得罪晋贵族而遭迫 害,子孙隐居华山仙谷避难,后居华阴。

山西省杨氏文化促进会 杨安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