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宰相杨国忠及贵妃杨玉环世系:
杨 结
|——————|
杨 珍 杨 继
| |
杨 真 杨 晖
| (北魏洛州刺史)
杨 兹
|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|————|———|———|
杨 播 杨 椿 杨 顺 杨 颖 杨 津 杨 昕 杨阿难
| | | (生子:遁
杨 侃 杨 昱 | 逸、谧、暐)
|
|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|
杨 辨 杨仲宣 杨稚卿 杨 测
| |
杨玄感 杨 琛
|
杨 汪
|
杨令本
|
|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—|
杨友谅 杨志谦 杨志诠
| | (生子:明肃)
| |
| |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|
杨 珣 杨玄琰 杨玄圭 杨玄敫
| | (国子司业)
杨国忠 杨玉环
|
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|
杨 暄 杨 础 杨 晓 杨 稀
(太常卿) (鸿胪卿、驸马都尉)(殿中少监)(太子中允)
杨结:杨震五子杨奉第5世孙。东晋十六国时,在慕容德所立之南燕国任中山相(今河北狼牙山南)。生二子,珍、继。
杨珍:结长子。在魏太祖(拓跋挂,公元386-404年)时任上谷(今河北怀来东南)太守,系四知堂“上谷房杨氏”始祖。生子,真。
杨真:又作贞,字仲真,珍子。曾任河内(今河南武阶)、清河(今河南清河)两郡太守。生子,兹。
杨兹:又作懿,仲真子。北魏孝文帝延兴5年(475)任广平(今河北鸡泽东南)太守,后任选曹给事中、安南将军、洛州刺史,卒谥弘农简公。为官清正廉明,有四世太尉家风,时人敬服;因政绩卓著,州民无不称颂。生八子,播、椿、颖、顺、津、昕、阿雄。
杨顺:公元466-531年,字延和,兹四子。历任员外散骑常侍、镇远将军、辅国将军、骁骑将军、银青光禄大夫、冀州刺史、三门县伯等职。出仕初,举家迁居河中((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)永乐独头,是为“杨氏河中房”。因兄杨椿、侄杨昱在朝内与尔朱氏有隙,被诬谋逆,举族被戮,唯幼子稚卿幸存。族人均卒葬华阴五方杨氏先茔。“河中房杨氏”是由“弘农杨氏”之“上谷房”分支。生四子,辨、仲宣、测、稚卿。
杨稚卿:顺四子。太昌年间,官至北魏尚书右丞。生子,琛。
杨琛:稚卿子。仪同三司,卒赠平乡县公。生子,汪。
杨汪:?-613年,字元度,琛子。少年凶疏,好与人斗,拳所殴击,无不颠踣,后一改恶习,勤学求进。累迁夏官府都上士、知兵事、朝下大夫、平乡县伯、秦州总管府长史;隋时任尚书左丞、大理卿、国子祭酒。隋炀帝大业9年(613),因受逆党(杨玄感)牵连,降为梁郡(今河南商丘)太守。炀帝被杀后,附于东都(王世充)。唐代初年,秦王(李世民)攻克洛阳,汪被诛杀。生子,令本。
杨令本:汪子。任金州(今陕西安康)刺史、库部郎中。生三子,友谅、志谦、志诠。
杨友谅,令本长子。昊陵(今河南省淮阳县)令。生子,珣。
杨珣:友谅子。宣州司事参军。生子,国忠。
杨国忠:?一756年,原名杨钊。本系张易之子,张易之伏诛后,其妻改适杨珣,遂为杨姓。唐蒲州永乐(今山西永济)人。自幼不学无术,饮赌无度,为宗族亲友所不齿。至30岁时,收收敛,发奋从军。时其叔父(玄琰)官蜀参军,故入川从军,并以屯优被授新都尉,迁任益川(今四川成都)长史。从祖妹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后,受宠而得势,受上(玄宗)赏识,位至宰相。大权在握,颐指气使,任人唯亲。时安禄山恩宠特深,总握兵柄,被其视为心腹之患。因安不敬,谗其欲反。通于胡人,逼安就犯。天宝15年(756)正月,安被逼而反,洛阳称帝,国号燕,史称安史之乱。唐军战于灵宝,屡战不胜。潼关失守,玄宗惊恐,弃都(长安)逃蜀。途至马嵬坡,禁军哗变,共诛杨氏,累族皆斩。终因浅学、拨弄权术而招致国难,后人无不毁之。配韩、虢国夫人,生四子,暄、础、晓、稀。
杨志谦:令本次子。生三子,玄琰、玄圭、玄敫。
杨玄琰:志谦长子。原籍蒲州永乐(今山西永济)。官任蜀州(今四川崇州)司户参军。后追赠兵部尚书、太尉齐国公。玄琰无子,仅生一女玉环。
杨玉环:公元719-756年,道号太真,原名杨芙蓉,玄琰女。生于蜀州(今四川崇州),因父母早故,10岁时离川,被寄养于叔父玄圭(洛阳府士曹参军、工部尚书)家中。少习音律,善歌舞,姿色超群。唐玄宗开元23年十二月,被册封为寿王(李瑁)妃,开元28年十月,上幸之,赐号太真。先于宫中乞为女官,天宝4年(745)八月册封为贵妃。史称杨贵妃,为中国四大名姬之一。丰腴诱人,堪比云雨,一朝在君侧,三千宠爱于一身。绵绵遗恨情未了,萧墙之祸已蔓延。天宝15年,因安史之乱,迁蜀途经马嵬驿(今陕西兴平西),因堂兄(杨国忠)有罪,妹亦难免,被缢死,玉殒香消,葬于贵妃墓(今陕西兴平市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