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3月4日晚,中央电视台第十二套《道德观察》栏目播出宾阳县大桥镇木埠村95岁的杨秀兰老人照顾智障儿媳23年的感人故事。在栏目中我们可以看到,杨秀兰老人生活贫困却不抱怨,儿媳妇莫崇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,不会说话,不会煮饭做菜,没人提醒不会吃饭,做事都需要人指引。杨秀兰没有怨言,说只要娶进门,就是自家人,婆媳之情极其感动,并在当地传为佳话。栏目主持人以高度的评价,为95岁的杨秀兰老人冠以“最美婆婆”的荣誉。 生活贫困不抱怨 婆媳之情感动人

--大桥镇一位94岁老妇照顾智障儿媳22年

住在一间破烂的泥土房里,除了耕种田地,还要照顾一个智障的儿媳,这是宾阳县大桥镇木埠村94岁的杨秀兰20余年来的生活,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,还说会照顾儿媳一直到她动不了为止。

本可安享晚年,却坚持照顾儿媳

  今年94岁的杨秀兰有4个孩子,45岁时丈夫去世,她独自带着儿女们生活。两个女儿很快出嫁,大儿子陈国进在大桥镇一所学校里当保安,在外成家生子。杨秀兰和有些残疾的二儿子陈国明住在老宅里。1983年,陈国明把忻城智障姑娘莫崇爱娶进门。

  莫崇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,不会说话,不会煮饭做菜,没人提醒不会吃饭,做事都需要人指引。杨秀兰没有怨言,说只要娶进门,就是自家人,和儿子陈国明一起照顾着莫崇爱。1990年,陈国明开始到南宁打工以贴补家用,逢年过节才能回家,陈国进便把妈妈接到镇上安享晚年。但杨秀兰放心不下莫崇爱,把她带到了陈国进家。

  陈国进说,因为家里只有两个房间,他和妻子住一间,妈妈和莫崇爱住一间,自己孩子回家时没有地方住,妈妈觉得过意不去,只住了半年便带着莫崇爱回老宅了。陈国进没办法挽留她们,只能在白天不用上班时,回到老宅看看她们。

  随后22年,杨秀兰和莫崇爱就住在破烂的老宅里,每天杨秀兰都按时做好饭菜,叫莫崇爱吃。曾有一次,杨秀兰早上煮好饭后,到亲戚家喝喜酒,但晚上她回家时发现,莫崇爱一天都没有吃饭,这让杨秀兰很心痛,从那以后,她不管去哪里,都带着莫崇爱。

虽然生活贫苦,但知足不抱怨

  2013年7月10日上午,记者来到木埠村,在大路上走了100多米后,又沿着小路走了两三百米进到山里,便看到杨秀兰家。杨秀兰和莫崇爱住的是一间外墙已经有几道裂缝的泥土房,里面只有两张木板搭的床,另外还有一间小砖房,是几年前政府拉来的砖瓦建的,陈国明的小儿子在镇上读初中,每周回家一天,杨秀兰让他住在砖房里。

  杨秀兰的整个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电器和家具,但她并不觉得生活贫苦。

  “妈妈说,有我们4个孩子她很满足,曾有不少人劝她改嫁,她都不理会。”陈国进说,妈妈虽然没有文化,但教孩子们很多道理,家里有什么好吃的,妈妈不舍得吃,全部给孩子们,告诉孩子们要谦让,孩子们都很听话,好吃的都给最小的妹妹先吃。

  杨秀兰说,老天对她很好,晚辈们都很孝顺,她自己身体也很健康,很多年没有生过病,所以没什么好抱怨的,她只要还能动,就会把媳妇莫崇爱照顾好,等她实在动不了了,就只能让孙子照顾儿媳,她相信孙子也会把莫崇爱照顾好的。

政府关照帮扶,一家人筹划建新房

  “94岁家婆不嫌弃54岁的智障儿媳,还照顾她那么多年,让人感动。”大桥镇大桥社区副主任陈少斌说,他们也一直在关注杨秀兰家的情况,只要有粮食、衣服等物品要发放给贫困家庭时,他都会第一个通知陈国进代杨秀兰领回去,或者直接送到杨秀兰家。

  陈少斌说,杨秀兰现在住在的地方,原来有六七户人家,后来都迁出来了,她家因为没有钱,还住在山里,但镇政府还是让村里修一条大路到她家。镇里把杨秀兰家列入危房改造的名单,有了党委政府的关怀,现在她家已经在原地建起新房。